新聞

2024年9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鴨脷洲街坊學校 - 2024年9月
豐富學習體驗 發掘學生潛能 建立正確品德價值
鴨脷洲街坊學校屹立南區至今已有 70 年,以「誠、信、勤、敏」為校訓,教導同學學習知識和技能,並建立正確價值觀。一直以來致力提供優質教育,發展學生潛能,推動孩子五育均衡的發展。歷年來,同學的升中派位成績不俗,當中不乏受家長歡迎的名校如皇仁書院、聖公會鄧肇堅中學等。温樹雄校長相信優秀是需要用心教出來的。踏入新學年,他表示將延續學校的關愛文化,帶領教學團隊做好「代父母」的角色,照顧孩子的需要,讓他們得以在融洽和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並幫助他們發揮潛能,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
積極推動 STEAM 教育 全力培養創科能力
學校在課程、活動及資源方面積極推動 STEAM教學。除了電腦課有恆常的編程教學外,綜合課中亦會推展 STEAM 課程,學校會透過不同主題的探究活動,讓同學進行科學探索及思維訓練,亦會安排不同的專題研習及 STEAM 教學活動,如 3D 打印設計課程、編程設計等,讓同學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動手製作,藉此鞏固知識點。
在課堂以外,學校安排科技日和科學探究活動等,增進同學對科技的了解,並推出不同的STEAM 校隊,如飛機競速班、智能家居設計班、航拍班和產品發明班等,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解難能力及邏輯思考能力。
在資源運用方面,校內設有「Inno Space」,內有 Blue-Bot 機器人、mBot 等,讓同學透過這些資源認識基礎編程。學校亦有參加CoolThink計劃,運用賽馬會資源幫助孩子在運算思維上的發展。
電子教學顯成就 重點加強校內設備
學校進一步透過電子學習令教學更具成效,除了使用虛擬實境牆外,更運用 Google Classroom、安裝電子白板、推行「自攜裝置 (BYOD) 計劃」,鼓勵同學自主學習之餘,並方便教與學。而同學在 STEAM方面亦是表現出色,有同學在 ICAS 國際聯校學科評估及比賽中獲得科學科高級榮譽證書;有同學在中西區機械運動會——機械人編程保齡球賽中贏得亞軍;更有同學在香港創科展獲得優異獎。
溫校長希望同學可以放眼世界,穿越宇宙。因此計劃未來將透過虛擬實境及其他器材,將世界各地的景點、著名的建築物、文化、藝術、七大洲和五大洋等製作成視像,同學如同親歷其境,透過這些裝置放眼世界。另一方面,溫校長表示本年度將引入航天課程,有關課程獲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及中港航天發展研究院支持及認可,讓孩子穿越宇宙。他相信這些課程能夠增加他們對探索宇宙的興趣,擴闊他們的視野,並提升他們的創意思維。
擴闊兩文三語學習環境 建立良好語文基礎
在兩文三語方面,學校認為在小學階段打好英文基礎,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非常重要。學校設有Phonics 拼音課程,並結合英文 GE 課程(General English)及英文故事書,令同學能夠更生活化地學習串字技巧。更推出英文特色課程,與香港大學合作,製作有關南區特色的英文教學片段,利用虛擬實境牆進行教學。學校亦會舉辦不同的英語活動例如「Spelling Bee」,讓同學用有趣的方式拼讀生字,豐富他們的生字庫;又會恆常地舉辦英文閱讀日,並設置「English Café」,讓同學享受閱讀英文書的樂趣;也會舉行英文日、英語話劇、英文布偶活動、英語健體操、「English Naturalist」、「English Short Talk」、「Joyful Book Day」、「Fun with Mr. William」等,營造一個良好的英文語境,從互動、溝通中熟習英語,並建立對於英語的自信心。此外,學校更將森林課程伸延至英文科,透過課程植入不同植物的資訊、讓同學可以在一個「活」的環境學習英文。在未來課程規劃上,溫校長決定在外籍老師人手方面進行調適,讓同學有更多機會與外籍老師溝通,強化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
多元化學習經歷 令學習「活」起來
綜合課是學校課程規劃的一大特色,不僅有機結合各科學習元素,更給予同學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令學習「活」起來。同學會在上午進行科本學習,下午則展開綜合課,包括了森林課程、探索社區、非遺傳承、音藝綜合課及 VR 課程等。綜合課內容非常豐富,當中有不少學習活動,讓孩子見識更多,並從體驗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森林課程中,不僅讓孩子認識校園範圍內的植物、昆蟲等,更會有戶外學習,包括求生技能、耕作、野外生火、釣魚、天然方法濾水、紮營等方面的活動,讓同學從經歷之中學習。
學校亦強調讓同學認識社區,藉着綜合課的機會讓孩子探索社區,參與社區服務,令同學對社區更有歸屬感。課程中亦有非遺傳承的教育,如帶領同學參與鴨脷洲的洪聖誕表演等,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明白文化保育的重要;音藝綜合課則是將視藝科和音樂科結合起來,讓同學透過電子軟件作曲,發揮同學的創意,課程由專業的作曲家林震寰主任帶領,讓同學能夠通過這個課程發揮自己在藝術方面的創造力。科技日益發達,學校亦提供 VR課程,利用校內的大型虛擬實境牆進行教學。
在未來的課程安排上,溫校長計劃將森林課程優化,例如安排行山、觀星等活動,讓孩子了解自然生態,探討污染的問題,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溫校長更透露將把森林課程與交流團結合,計劃帶領同學前往新加坡的濕地,配合創科和創意思維的發展,讓他們放眼世界,在 STEAM 方面有更多的體驗。
豐富活動發掘潛能 啟發多元智能發展
學校明白學生的潛能不單是在學業方面,同學在非學術的領域上亦很有潛力。因此,學校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涵蓋視藝、音樂、體育、文化等,例如田徑、球類、中國舞、鋼琴、舞獅等,不僅能促進他們的多元智能發展,更能幫助他們發掘潛能,從中獲得滿足感。
在學校的支持與鼓勵之下,同學在非學術的校外比賽中獲得彪炳成績。其中在數碼藝術比賽取得大獎、全港兒童學界音樂公開賽中榮獲鋼琴獨奏冠軍;中國舞隊在第 59 屆及第60 屆學校舞蹈節小學高年級組中國舞(群舞)中分別獲得優等獎及甲級獎;在港島西區小學校際田徑比賽男子特別組 100米獲得冠軍。在非學術的領域上,溫校長計劃給同學安排短期的日文、韓文及西班牙文的課程,燃點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並提供網上自學平台。
行萬里路體驗風土人情 境外交流擴闊眼界
學校深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因此會為同學安排到中國內地或海外進行交流。每年,學校都會給學生安排兩次內地交流的機會,過去就曾經帶領同學到位於貴州、上海的姊妹學校,以及佛山、四川、南海等地,就歷史文化、生態探索等進行交流活動,讓同學對國家的發展以及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學校更會帶學生到海外,例如到韓國、紐西蘭等地體驗世界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學校將會安排學生前往新加坡交流,幫助學生認識新加坡的環保及科技措施,以及多元文化的特色。
重視品德價值觀 培養身心靈健康
「學生的身心靈健康亦是需要關注的地方之一。」溫校長坦言:「未來的世界,沒有人可以預料,但在品德價值觀方面,無論世界如何發展,都是一定需要堅守的信念。」學校着重培養同學的 24 個性格強項,為此推出了不同計劃。例如「正能量小子計劃」、「我和老師有個約會」等,透過獎勵、戶外遠足等培養同學仁愛、堅毅等性格強項,在校內建立一個正向的氛圍。
溫校長相信同學透過服務社區去學習德育,效果會更加理想。透過服務學習,能夠讓同學建立同理心,學習關懷社區,並明白與他人的相處之道,培育學生的社交智慧,從而懂得建立一個友好、友愛的關係。此外,森林課程、探索社區、非遺傳承的教學內容亦能夠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和興趣,以及對大自然的感恩。
除了培養 24 個性格強項外,同學的情緒亦是需要關注的地方。溫校長又表示:「部份同學心靈脆弱,讀書壓力大,需要懂得控制情緒。另一方面,對於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情緒控制就更為重要,因為他們需要學會處理未來工作或升學所遇到的壓力。」因此,溫校長計劃優化靜觀,透過五感鍛煉及呼吸練習,讓同學平靜心靈,學習管理情緒外,更訓練他們的專注力。此外,他亦希望同學能建立一個運動的習慣,包括:K Pop dance、晨時運動計劃、午間操、田徑訓練、足球班等運動,希望同學除了課堂學習外,更能培養身心靈健康。
全方位幼小銜接 陽光電話強化溝通
學校明白小一同學來到新環境需要時間適應,因此提供一系列升小銜接措施。學校提供幼稚園課程給區內的同學及小一新生,模擬小學的生活,讓學生預先適應小學模式。學校於 8 月下旬安排三天小一新生適應日,讓他們學習排隊、自行上洗手間、學習自理,以及適應不同學科的安排。
從 8 月下旬後的連續 4 個星期六都會展開適應班課程,涵蓋中、英、數三大學科,同時亦有STEAM、音樂、視藝等元素。此外,開學周首五天,小一同學只會上半天課,讓他們按部就班地過渡,慢慢適應由幼稚園升上小學的過程。
溫校長表示,學校非常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和新生對新環境適應。在暑假末,班主任會進行陽光電話聯絡新生家長,講解學校的情況,並了解他們是否有特殊學習需要,預先掌握這些數據,以便安排未來在教學上的鋪排以及銜接。此外,學校亦會透過茶聚和講座,讓家長和學生了解學校,也讓學校了解家長的憂慮。
為孩子提供適切支援 有效照顧學習多樣性
為照顧學習多樣性,學校會透過不同的教學佈置、課程安排、教學技巧去照顧不同能力的同學。在高小階段,學校會按照同學在中英數的程度,分拆至兩至三組,針對性去處理學習差異,對於學術成績較好的同學,學校會安排一些拔尖班、資優的課程,也有校本抽離式課程;對於能力中等或是稍遜的同學,則會透過課程的剪裁和老師的教導輸入,幫助他們打好根基,不斷進步。此外,學校亦會有分層課業安排,讓無論是能力稍遜、中等或者是較強的同學,在學業上都能夠日益精進。
為有效對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提供適切的支援,校內亦設有 Wonderland(感統訓練室),內設攀石牆、瑜伽球等,能夠提供愉快的環境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進行個別的訓練。學校亦邀請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為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提供專業的幫助,例如特殊教育統籌主任 (SENCO)、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
除此之外,學校推行各項活動計劃,例如校本支援「師友導航計劃」,由老師一對一關顧他們的成長歷程,讓他們不論在心靈上,還是在學習上都得到適切的幫助;類似大哥哥大姐姐計劃的「仁兄仁姐活動」,以同輩的角度為他們帶來支持。此外,學校亦聯同其他校外機構及駐校社工,舉辦「喜躍悅動」、「分層支援有自閉症學生計劃」及校本輔助小組等,並在校內測驗、考試和評估中採取調適,讓他們能夠在學校的幫助下愉快地成長。